日前腾讯再次发表公告,宣布已耗资3900万港元回购134,000股。虽然这已经是腾讯连续第22个交易日回购股票,但依然难挡股价的下挫,收盘价报286.4元。与年内高位相比,腾讯的市值已经蒸发了超过1.5万亿人民币。
然而下滑的又何止腾讯一家,在整个资本市场黑云压城的情况下,游戏上市公司同样难以独善其身。据统计,从年初至今,已经有超过22家游戏上市公司发起了股票回购计划,试图让公司在资本寒冬中有个相对稳定的表现。
但在如今的大环境下,却似乎难以如愿。
纵观这些回购计划,虽然多数“回购”发起于总量调控之后,但实际上从年初开始,已有少量游戏上市公司通过“回购”稳定股价,其中最先受到政策影响的棋牌游戏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但随着版号影响的加深,不同类型的游戏上市公司则殊途同归,纷纷加入到“回购”的行列。截至目前,年内已有超过22家上市游戏公司发起了回购计划,以下为整理的部分内容。
据悉,目前已发起回购计划的公司包括腾讯、IGG、金山软件、猎豹移动、完美世界、恺英网络、游族网络、宝通科技、昆仑万维、顺网科技、天舟文化、浙数文化、艾格拉斯、百奥家庭互动、天鸽互动、云游控股、卧龙地产、富春股份、电魂网络、博雅互动、世纪华通、北纬科技等。
据目前已知的数据可见,除了世纪华通的20亿回购计划之外,体量较大的游戏上市公司回购金额一般在5-10亿之间,而中小体量公司的回购计划则控制在5亿元以内。
对于现金流充足的上市游戏公司而言,“回购”是向资本市场示好的有效手段,但从其它的一些上市游戏公司表现看来,这却不是应对资本寒冬的唯一方式。
在资本市场里,有着多样的“利好”消息。因此,即使是一些没有发起回购计划的上市游戏公司,依然在努力使用各种方式积极应对资本寒冬。以下举例的10家上市游戏公司,就使用了一些常用的措施。(武汉闲玩科技网络有限公司)